重庆公寓传呼电话与我的爱情童话
日前去南洋医院体检,看到93岁的重庆公寓大修接近尾声,渐渐露出了昔日的风采。重庆公园建于1931年,原名为吕班公寓。因现在的重庆南路在大楼开建时还叫吕班路。当时在法租界里重庆公园也算是高档住宅,住有白俄人和葡萄牙人,也有精英华人,著名美国记者作家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在这里居住并发表过许多著名文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庆公寓大门进去右手边有个门房间,只有二、三平方,用作公共传呼电话,容纳两个喊电话的阿姨,木桌上放着二只电话,一只是阿姨接电话用,一只是让人打电话的。那时的电话号码是六位数的,拨盘形的,用手指在拨盘的阿拉伯数字的圆洞里,沿顺时针方向拨到位,拨出手指,等拨号盘转回到头再拨下一个数,一个电话六位数,要重复六次这样的动作,遇忙音,再重复上述动作。传呼电话间服务时间是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冬天没有取暖器,阿姨只好抱着个热水袋,夏天没有电风扇,蒲扇摇个不停。不过阿姨和蔼可亲,脚头勤,走路快,虽然报酬很低却十分乐于为弄堂人服务。
阿姨喉咙乓乓响,一个人的电话左右邻舍全听到。不过遇到不好的、不吉利、隐私的是不会乱喊的。阿姨传呼电话时,手里捏张小纸条,上面写有被传呼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传呼有二种形式。一是阿姨向居民传达某个事体,不需回电,收三分钱传呼费。二是给居民一张小纸条,上面有回电电话号码,让居民打回电,打回电四分钱。阿姨对复兴中路一带的弄堂,新村家家户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有时一只电话打过来,阿姨一接电话,就知道对方是啥人。如果碰到人家屋里厢么人,阿姨会把对方讲的事体用一、二句话简单写在电话亭内的小黑板上或者写在小纸条上,等人家下班了,阿姨会再上门去传呼内容或关照事体,收三分钱传呼费。
上海公共传呼电话是上海弄堂文化的缩影,始于1952年,它在扮演弄堂记忆的同时,也承载了很多平民百姓点滴生活的回忆,回忆过去的传呼电话,回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重庆公寓里的传呼电话阿姨我比较熟悉,伊姓王,我叫伊王阿姨。80年代初阿拉屋里厢呒么电话,谈朋友是电话间阿姨用电喇叭去叫呃,复兴中路498弄5号*小姐回电......,一来二去我的声音王阿姨也熟悉了。
有次,我走进电话间说:王阿姨侬帮我个忙,帮我叫一只传呼(电话)。王阿姨讲:侬又么打电话,我叫啥!我说:王阿姨帮帮忙了,说着给了阿姨一颗大白兔奶糖......王阿姨讲:还是498弄5号啊!等一夕,等我忙好了顺便帮侬叫。
我说,侬去帮我叫回电好了,格答的电话我替侬去叫。阿姨走了,么想到电话还真多。“喂,叫复兴中路399弄7号二楼周姐电话.....”“哦,好格,等一夕,传呼阿姨出去叫电话了,侬留只回电一会去叫....”“喂,叫重庆公寓三楼308室赵先生听电话....我:“好格,侬电话伐要挂,我去帮侬喊.....”。
说完我直奔三楼乃赵先生喊了下来。这时,阿姨也回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梳长辫子格。长辫子说:哎,侬哪能在这里?我说:我让王阿姨帮忙乃侬喊出来,窃窃私笑......说着我们挽着手去复兴公园兜圈子了.....
大约过了一年多,我又去电话间寻王阿姨。王阿姨看到我问:哦哟,好久么看到侬打电话过来了,今朝又要我帮忙去喊498弄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来给您送喜糖的。说着拿出了一包八粒装的喜糖袋,我请你吃喜糖了.....
随着家庭电话和手机的普及,传呼电话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据资料到2020年5月上海最后一家传呼电话在福州路上正式歇业。然而,这份关于传呼电话的记忆,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上海人的心中。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上海电话的发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通讯方式和生活状态。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传呼电话也为上海的弄堂文化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推荐
评论
最近回复-
6月24日北京 8 4
-
多次路过
6月22日上海 8 4 -
点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6月22日陕西 8 4 -
不错
6月18日未知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