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0
讲解脂类机油,及各品牌机油特点
以下有关机油的知识,本人也是借鉴本人的,希望爱卡车友可以受用。
自从1979年以来,RED LINE公司已经发展到生产100多个高质量产品,包括机油、齿轮油、装配润滑油、燃料添加剂和水润冷却添加剂,在汽车、摩托车、船运和工业市场广受欢迎。红线总部设于加利福尼亚的贝尼西亚,不考虑价格因素,红线具有比市场上其它产品更好的性能和保护,因此在赛车手中享有盛誉,同样也受到了其他爱车族的推崇。
红线由总裁Tim Kerrigan和Peter Filice(已退休)创立,为赛车工业生产润滑油,现在已在全球各地建立起全线产品的分销网络。副总裁化学家Roy Howell掌握着现有科技水平的专业技术,并不断迎接挑战突破自我,以满足性能产业的高需求。红线的工作人员掌握每一场比赛和表演赛的实时数据,确保产品特性能帮助客户实现性能提升。
红线使用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油定制全合成机油和合成先进的添加剂。红线发动机油和齿轮油使用优质的酯基础油,而不会为削减成本而混入石油类产品,国为酯类基础油能提供极限高温稳定性和低粘度的优质油膜强度,产生更强的动力。
酯类油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类高端合成润滑油,大约是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机车寒带启动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航空等领域。渐渐的转用到汽车运动中。先从化学角度说一下枯燥的合成。酯类基础油是由有机酸和醇催化脱水而成。常用的有双酯,多元醇酯以及复酯。
酯类产品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种形态氧原子,这是酯类合成油区别于一般矿物油的官能团,具有极性。而三类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础油都不含有这种基团。在润滑过程中,能在摩擦副之间形成厚的油膜对润滑效果很关键,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韧性油膜。而与此同样的功能,非极性合成油是通过外加添加剂实现的。从产品说明上可以看到诸如双酯,醇酯等字样,其实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应机理大同小异。
双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与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与直链或者具有短支链的脂肪酸反应而成。而复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长链分子,再将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终得到高粘度的产品。从性能来讲,由于含有柔性较好的碳—氧链,所以酯类的最大优点在于宽泛的液态范围和低温流动能。就酯类本身而言,双酯类黏度较小,粘度指数比较高,其倾点一般都能够低于-60度。多元醇酯粘度比双酯大,黏度指数和倾点也不及双酯。300V低温启动型好于红线,就可以从产品的分子结构上找原因了(当然添加剂也是影响因素)。复酯类产品由于粘度很高,一般作调和组分,用来提高油品粘度。
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酯类油也不例外,先说说优势:
1.热安定性能好.单纯从热分解温度来看,双酯类油一般在280左右,醇酯类超过300度。这跟其分子结构有关,以新戊基多元醇酯化而来的全阻化酯,分解温度更高。
2.极性结构赋予此类油特殊的润滑表现,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油膜,即使冷车状态也不至于完全回流,提供很好的低温保护。打个比方,相比于矿物油类润滑油,酯基的极性官能团就好比壁虎的吸盘一样吸在摩擦副界面,即使低温冷车状态下也不容易脱落。
3.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强。可以很好的与抗氧,抗磨等添加剂融合,协同。
酯类油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水解安定性和材料的兼容性。由于含有极性基团,所以酯类油容易吸潮(用剩的记得把盖子拧紧了啊)。聚酯对纯水的稳定性还算不错,在酸碱环境下不稳定。由于机油中由于含有许多含磷,硫的添加剂,而且工作过程中会有磨损下来的细小金属颗粒,在金属催化下添加剂会产生酸性物质,进一步催化了酯的水解。酯类对某些结构的橡胶制品会有明显溶胀,也是其弊端之一。不过这些缺点都通过适当的改性添加剂缓解了。
各种机油所用的基础油,排序按基础油性能来划分,由最佳开始排序。
档次 一:(适合拉高转,飚车一族之选)
美国Redline 红线= Most Ester
MOST ESTER = 多酯类基础油,红线取名于转数表的红线区,顾名思义,很好很强大,进红线区车子的首选。
更多资料在*****
法国Motul 摩特 = Not all are proper but believe V300 is Ester
MOTUL各种基础油都有,只有300V是酯类,是DOBULE-ESTAER,双酯。意思估计是越磨越爽。
更多资料在*****
档次 二:
美孚 Mobil 1 (第五代EP)= PAO +PAO150
美孚 Mobil 1 (第四代三重合成)=PAO+烷基萘+酯类油(近年部分型号更换为MSDW加氢异构化油)
更多资料在*****
壳牌Shell = Most are XHVI, there are some PAO's
更多资料在*****
Fuchs 福斯 = Supersyn SL PAO+MC加氢异构化基础油
(OW-30 PAO 0W-20 Ester)
档次 三:
Esso埃索= EXXSYN 加氢异构化油
Castrol 嘉实多 = 10w-60 Hydrocracked(VHVI) (SLX 0w-30 PAO)
Total 道达尔= Some PAO, most hydrocracked(VHVI)
Valvoline 胜牌= Hydrocracked(VHVI)
酯类油的特性
机油大致分为5类,
1、类油 低档矿物油
2、类油 中档矿物油
3、类油 精练矿物油(矿物油性能分值峰顶也就3分以内,算达标。)
4、类油 PAO全合成( 诸如金美孚1号,灰壳等.性能接近6分左右,算及格)
5、类油 酯基全合成,航太级别. (诸如红线、MOTUL等.性能8分以上)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第一类,传统溶剂精炼矿物油;
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
以上两类都称为矿物油,矿物油的基础油是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用油、汽油、柴油……等)之后,剩下来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再剩下就是沥青)。就本质而言,它是运用原油中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几千个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组成,提炼技术即使再精进,亦无法将其中不良物、杂质去除殆尽。
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
此类基础油原料和前两类是一样的,是现在市场上忽悠的最厉害的。代表性的就是嘉实多公司从1999年开始开始使用III类基础油VHVI(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代替原来配方的PAO,贴上“synthetic”-合成油的标签,而现在国内很多品牌也照搬。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氢裂化—异构脱蜡)雪佛龙公司专利;MSDW(加氢处理一加氢异构化和加氢裂化—选择性脱蜡)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XHVI(加氢异构化生产超高黏度指数)壳牌公司专利,现在都称为合成基础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术,称为合成科技。
第四类,聚α-烯烃(PAO);
聚α-烯烃(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技术,系来自于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液。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体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的多。
第五类,其他合成油
一般称为脂类,就是通过提炼动、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化学合成的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等。酯类本来是有油性的,其他基础油(包括PAO)要通过添加剂实现这个性质。而且酯类本来的极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属表面,所以论润滑性能,酯类是最好的。
所以综上所述就润滑性能:酯类> ffice:AO>三类基础油如:XHVI、MSDW、VHVI等
但是酯类基础油虽然耐高低温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稳定,易腐蚀,对油封及涂料的相容性差,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而聚醚对水及油等比酯类稍好,但和矿物油及添加剂不易相容,同样价格也很高,所以无法广泛使用。
聚α-烯烃(PAO)作为车用基础油对添加剂、油封材料、涂料及矿物油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是价位比较低,现在其实很多品牌都是使用美孚的PAO,就是不好意思说明而已。
MOTUL 300V等脂类合成油其实属于赛车用油(美孚赞助的迈凯拉伦车队也不会使用金美孚一号0W-40;法拉利也一样),那是因为赛车不会在乎经济性能(MOTUL 300V 的价格和金美孚贵了一倍多),而且对相容性要求也不高(发动机,变速箱等也常换常修正)。MOTUL 300V的换油周期(一般要求1500公里就换)也大大小于金美孚一号(使用恰当的话,几万公里没问题)。而MOTUL 300V等脂类合成油口碑也从改装车市场来的,这和一般车主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为什么三大品牌没把脂类合成油推向车用油市场,所以MOTUL并不是什么顶级品牌,并不是适合一般车主的选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奔驰、宝马、法拉利、保时捷等顶级汽车品牌不选用MOTUL 300V的原因
美孚一号是PAO全合成油
用PAO不能单独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因为存在两个原因:1.PAO与橡胶容合性差 2.PAO很难和添加剂相溶。所以目前的美孚1号采用三重合成,即四类的PAO+五类的酯类+五类的烷基萘。
酯类既溶于PAO,又很容易与添加剂相溶,而且酯类具有天然的润滑能力,而对于橡胶件又能适当使其发涨,因而克服了PAO的缺点。烷基萘作为未来的润滑油基础油本身属于5类基础油,具有很低的凝固点和很高抗氧化性。因此为了达到高里程即1.5W英里使用周期的目的烷基萘也被调和到美孚一号。而且四类基础油具有天然的清洁能力,所以清洁性更不依赖于添加剂。
1、机油的性能衰减是否是机油的基础油分子链发生破坏?
估计很多车友都是这样认为,其实这是错误的。
即使是到期更换下来的旧机油,里面的基础油中95%以上的分子链都没有破坏,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如此。旧机油经过白土精制等处理程序,里面的基础油烃类分子还是完好的,再加上新的添加剂还能继续使用一定范围,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这个比率是65%。
机油性能的衰减和添加剂的损耗、燃料的稀释、积碳、油泥的混入、水分增加、酸碱值的变化有最大的关系。很多车友老是听声音判断机油的性能,其实很多时候是误导你的判断的,大多数2000~3000KM的时候感觉发动机声音不好听了,其实是城市路况下积碳过多造成的假象,目前的SL以上级别的机油,都能稳定使用10000~15000KM,跑跑高速,清除一下积碳,发动机声音又会正常的。
1、合成油基础油比矿物油有更好的抗磨性吗?
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合成油由于采用了PAO或酯类基础油,因此会有比矿物油更好的抗磨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单就基础油而言,在没有加入添加剂以前,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几乎没有抗磨能力的。机油的抗磨性是由复合抗磨添加剂提供,而和基础油无关。这也是很多人的认知误区。现代发动机油的抗磨性能主要是由复合添加剂提供, 而基础油, 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几乎没有抗磨能力。尽管矿物油中含有痕迹量的硫、氮和磷活性元素, 但含量太少, 不足以提供抗磨能力。PAO或酯也需要添加抗磨剂以补偿本身的不足, PAO与矿物油相似, 要达到相同的抗磨效果, 需要的抗磨剂量也与矿物油的需要量相当, 而掺和酯的发动机油则需要更多的抗磨剂。
REDLINE vs MOTUL/300V评测
MOTUL机油分双酯类全合成系列(就是MOTUL/300V系列), 还有低一等级的酯类全合成系列(比如MOTUL/8100系列), 以及更为低级的半合成系列推而这里是极限评测, 所以直接选取的是MOTUL/300V机油, 300V是MOTUL的顶级系列, 要比8100/5100系列等要高级很多.(MOTUL 8100系列及以下系列的, 就没必要在这里比较了. 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而REDLINE没有半合成系列, REDLINE的机油都是POLY-ESTER多酯类全合成系列,所以这里只比较REDLINE和MOTUL 300V顶级系列
上述两款机油REDLINE和MOTUL 300V都是极限机油的王者...这里从更细致的部分来分解对比这两款机油:
1, MOTUL 300V是双酯类油技术, 酯类单位是2. 而REDLINE是POLY-ESTER技术,(POLY-: 多; ESTER:酯类) 多酯类油技术,酯类单位>=2 MOTUL 300V技术介绍:***** ... troke05.htmlREDLINE 技术介绍:*****/why_redline.asp
2, 新油测试:
新油测试分三项: 抗磨能力(以磨损面积越小越好), 抗磨损阻力, 和承受压力(能承受压力越大越好) 在这三项评测中, REDLINE以3个满分(5分)全面胜出, 而MOTUL 300V测试: 4.5/4.0/4.0, 也表现不错. 这两款机油都有非凡表现....
3, 旧油测试: (旧油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 可以全面考察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衰竭表现)
旧油测试分四项: 抗磨能力(以磨损面积越小越好), 抗磨损阻力, 和承受压力(能承受压力越大越好), 斜板室温流速; REDLINE的旧油的变化相当均:4.5/4.0/4.5/3.5, 四项得分中, 2项接近最高分,2项处于中高等级, 而MOTUL 300V的得分:2.5/3.5/3.5/4.5, 4项测试有点参差不齐, 尤其是在旧油抗磨表现方面测试中. REDLINE大大胜出, 标明REDLINE机油在使用了相当长时间后, 仍然能提供无以伦比的抗磨保护, (甚至同MOTUL/300V新油的抗磨性是一样的, 更要强于某些品牌的极限机油), 表明REDLINE的机油衰竭非常慢, REDLINE机油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小...而MOTUL 300V在旧油测试中, 抗磨损能力仅仅为: 2.5(比REDLINE的得分4.5要低比较多), 说明MUTOL 300V在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 机油抗磨损性能降低比较快, 机油衰竭比较快.而且其他MOTUL 300V同REDLINE也有些差距...
4, 路面测试
REDLINE和MOTUL 300V在路面测试中, 在8个项目(不含价格)的测试中,两款机油都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性能, 不相上下, 这里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到:
5, 价格评分
这里的评分标准是: 单看价格的因素: 价格越高, 分数越低. REDLINE由于高昂价格的原因, 在这里仅仅得3分,而MOTUL 300V价格更平些, 所以这里比REDLINE要多得1分, 为4分可以想象, 如果REDLINE的价格下来以后, 一定可以获得一个好的评分..
总结:
REDLINE和MOTUL 300V都是极限机油中的王者, 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油.. 最后,REDLINE以4.12的总平均分列第一.MOTUL 300V以4.0的总平均分排第二。
Motor Oil
SAE SAE20/30 SAE40 SAE50&60
5W20 5W30 10W30 0W40 5W40 10W40 for Diesel
15W40 10W50 15W50 20W50 20W60HD
動粘度
cSt 40℃ 55 67 70 89.4 94 98 97 144 138 148 185
100℃ 9.1 10.9 10.7 15.7 15.1 14.6 14.5 21.3 19.6 19.8 23
粘度指数 145 153 142 189 170 154 155 173 162 155 151
引火点(℃) 251 252 250 250 250 248 252 250 252 255 250
流動点(℃)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Gear Oil
SAE Super
Light Light
Weight MTL MT-90 75W90 75W140 80W140 75W90NS 75W140NS
動粘度
cSt 40℃ 23.9 62 56.2 90 115 180 231 95 179
100℃ 5 10.5 10.6 15.6 16.4 27.4 26 15.6 26.9
粘度指数 139 160 183 185 155 191 144 176 188
引火点(℃) 221 224 232 240 227 221 224 221 216
流動点(℃) -45 -45 -50 -45 -45 -45 -40 -45 -45
Synthetic ATF
SAE Synthetic
ATF D4 ATF High-Temp ATF Racing ATF
動粘度
cSt 40℃ 32.5 34 53.9 56
100℃ 7.2 7.5 10 10
粘度指数 197 198 172 170
引火点(℃) 224 225 238 238
流動点(℃) -51 -60 -51 -50
Power Steering Fluid
SAE Power Steering
動粘度
cSt 40℃ 34.7
100℃ 6.47
粘度指数 143
引火点(℃) 225
流動点(℃) -50
Racing Oil
SAE 10WT 20WT 30WT 40WT 50WT 60WT 70WT
動粘度
cSt 40℃ 28.1 43 64 93 118 162 318
100℃ 5.5 7.5 9.8 13.5 16.8 23 33
粘度指数 141 142 136 146 146 171 150
引火点(℃) 215 235 270 275 272 270 220
流動点(℃) -54 -50 -50 -45 -45 -40 -
1、换油里程
新车第一次换机油的行驶里程要短一些,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上都有规定,在以后,每5000公里-8000公里换一次机油,如果汽车使用频次少,要几年才能跑满10000公里,那就按时间来换,可以每半年换一次,但更换周期不能太长,因为时间长了机油会变质。 虽然全合成一般都宣称自己的换油里程可以长达数万公里,但是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下,建议有限制的缩短保养里程,毕竟国内的油品、空气质量、路况都很差,对发动机的磨损也比较厉害,尤其是机油滤的问题会很严重,机油滤里一般都有旁通阀(没有的是山寨的),当压力不足的时候旁通阀会打开,没有经过过滤的机油会直接进入发动机进行润滑,这个时候磨损就会比较厉害,所以常规上,建议采用5000-8000km的保养里程(城市用车就早点换,高速跑的多就8000-10000换);
2、什么时候可以更换为红线机油
正常来说,新车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新车里一般会有原厂的磨合的机油,这个机油可以在1000km的时候换掉,红线也提供一种磨合期使用的机油添加剂,可以更有效的磨合,使用的越早,对车子的保养越好,不过对于4S送油的tx,可以尽量使用4S的机油,缩短保养里程,节约用车成本;
3、我的车子应该用什么型号的机油
现在很多车子的发动机都已经很精密了,并不需要用黏度很高的机油来进行润滑,所以常规上,对于大多数NA的汽车都可以用5w30的机油进行保养,对于南方高温的夏天,可以适当采用5w40或者10w40;对于带Turbo的,基本上可以全年采用15w50,冬天可以适当采用5w40或者10w40甚至0w40;对于改装车来说,尽量采用15w50甚至20w50的机油;对于冬天温度可以达到-40度的地区,可以使用红线的0w30或者0w40来进行保养。
关于换油量:
一般来说,所用润滑油数量和气缸数直接相关,比如四缸的,正常来说都是4L上下,当然有3L的,也有5L的,对于subaru的H4,没有油冷的情况下,使用量为4.2~4.5L,不要相信所谓4L就足够了的说法,我亲自换机油的时候实验表明,在放的非常干净的情况下,使用量接近5支(5×0.946=4.7L),用4L的说明里面还有大约500ml的旧机油没有放出来。
加机油的原则就是:够用就可以。也就是说,加一定数量后开始检查油位,检查到逼近F(上限)后,停止加注机油,擦干净后点火,点火怠速运转2分钟后关机,重新检查油位,会降低一些,补充至接近但是不超过F的标志。
[温馨提示]
1、一桶机油一次用不完,可以在瓶口罩上塑料,再拧上盖子,密封保存,留待下次使用。
2、注意保护环境,妥善处理废油。
3、避免长期或反复与皮肤接触不要储存在有强烈阳光、潮湿、严寒或超过60摄氏度的地方。
自从1979年以来,RED LINE公司已经发展到生产100多个高质量产品,包括机油、齿轮油、装配润滑油、燃料添加剂和水润冷却添加剂,在汽车、摩托车、船运和工业市场广受欢迎。红线总部设于加利福尼亚的贝尼西亚,不考虑价格因素,红线具有比市场上其它产品更好的性能和保护,因此在赛车手中享有盛誉,同样也受到了其他爱车族的推崇。
红线由总裁Tim Kerrigan和Peter Filice(已退休)创立,为赛车工业生产润滑油,现在已在全球各地建立起全线产品的分销网络。副总裁化学家Roy Howell掌握着现有科技水平的专业技术,并不断迎接挑战突破自我,以满足性能产业的高需求。红线的工作人员掌握每一场比赛和表演赛的实时数据,确保产品特性能帮助客户实现性能提升。
红线使用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油定制全合成机油和合成先进的添加剂。红线发动机油和齿轮油使用优质的酯基础油,而不会为削减成本而混入石油类产品,国为酯类基础油能提供极限高温稳定性和低粘度的优质油膜强度,产生更强的动力。
酯类油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类高端合成润滑油,大约是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机车寒带启动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航空等领域。渐渐的转用到汽车运动中。先从化学角度说一下枯燥的合成。酯类基础油是由有机酸和醇催化脱水而成。常用的有双酯,多元醇酯以及复酯。
酯类产品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种形态氧原子,这是酯类合成油区别于一般矿物油的官能团,具有极性。而三类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础油都不含有这种基团。在润滑过程中,能在摩擦副之间形成厚的油膜对润滑效果很关键,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韧性油膜。而与此同样的功能,非极性合成油是通过外加添加剂实现的。从产品说明上可以看到诸如双酯,醇酯等字样,其实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应机理大同小异。
双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与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与直链或者具有短支链的脂肪酸反应而成。而复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长链分子,再将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终得到高粘度的产品。从性能来讲,由于含有柔性较好的碳—氧链,所以酯类的最大优点在于宽泛的液态范围和低温流动能。就酯类本身而言,双酯类黏度较小,粘度指数比较高,其倾点一般都能够低于-60度。多元醇酯粘度比双酯大,黏度指数和倾点也不及双酯。300V低温启动型好于红线,就可以从产品的分子结构上找原因了(当然添加剂也是影响因素)。复酯类产品由于粘度很高,一般作调和组分,用来提高油品粘度。
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酯类油也不例外,先说说优势:
1.热安定性能好.单纯从热分解温度来看,双酯类油一般在280左右,醇酯类超过300度。这跟其分子结构有关,以新戊基多元醇酯化而来的全阻化酯,分解温度更高。
2.极性结构赋予此类油特殊的润滑表现,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油膜,即使冷车状态也不至于完全回流,提供很好的低温保护。打个比方,相比于矿物油类润滑油,酯基的极性官能团就好比壁虎的吸盘一样吸在摩擦副界面,即使低温冷车状态下也不容易脱落。
3.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强。可以很好的与抗氧,抗磨等添加剂融合,协同。
酯类油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水解安定性和材料的兼容性。由于含有极性基团,所以酯类油容易吸潮(用剩的记得把盖子拧紧了啊)。聚酯对纯水的稳定性还算不错,在酸碱环境下不稳定。由于机油中由于含有许多含磷,硫的添加剂,而且工作过程中会有磨损下来的细小金属颗粒,在金属催化下添加剂会产生酸性物质,进一步催化了酯的水解。酯类对某些结构的橡胶制品会有明显溶胀,也是其弊端之一。不过这些缺点都通过适当的改性添加剂缓解了。
各种机油所用的基础油,排序按基础油性能来划分,由最佳开始排序。
档次 一:(适合拉高转,飚车一族之选)
美国Redline 红线= Most Ester
MOST ESTER = 多酯类基础油,红线取名于转数表的红线区,顾名思义,很好很强大,进红线区车子的首选。
更多资料在*****
法国Motul 摩特 = Not all are proper but believe V300 is Ester
MOTUL各种基础油都有,只有300V是酯类,是DOBULE-ESTAER,双酯。意思估计是越磨越爽。
更多资料在*****
档次 二:
美孚 Mobil 1 (第五代EP)= PAO +PAO150
美孚 Mobil 1 (第四代三重合成)=PAO+烷基萘+酯类油(近年部分型号更换为MSDW加氢异构化油)
更多资料在*****
壳牌Shell = Most are XHVI, there are some PAO's
更多资料在*****
Fuchs 福斯 = Supersyn SL PAO+MC加氢异构化基础油
(OW-30 PAO 0W-20 Ester)
档次 三:
Esso埃索= EXXSYN 加氢异构化油
Castrol 嘉实多 = 10w-60 Hydrocracked(VHVI) (SLX 0w-30 PAO)
Total 道达尔= Some PAO, most hydrocracked(VHVI)
Valvoline 胜牌= Hydrocracked(VHVI)
酯类油的特性
机油大致分为5类,
1、类油 低档矿物油
2、类油 中档矿物油
3、类油 精练矿物油(矿物油性能分值峰顶也就3分以内,算达标。)
4、类油 PAO全合成( 诸如金美孚1号,灰壳等.性能接近6分左右,算及格)
5、类油 酯基全合成,航太级别. (诸如红线、MOTUL等.性能8分以上)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第一类,传统溶剂精炼矿物油;
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
以上两类都称为矿物油,矿物油的基础油是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用油、汽油、柴油……等)之后,剩下来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再剩下就是沥青)。就本质而言,它是运用原油中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几千个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组成,提炼技术即使再精进,亦无法将其中不良物、杂质去除殆尽。
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
此类基础油原料和前两类是一样的,是现在市场上忽悠的最厉害的。代表性的就是嘉实多公司从1999年开始开始使用III类基础油VHVI(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代替原来配方的PAO,贴上“synthetic”-合成油的标签,而现在国内很多品牌也照搬。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氢裂化—异构脱蜡)雪佛龙公司专利;MSDW(加氢处理一加氢异构化和加氢裂化—选择性脱蜡)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XHVI(加氢异构化生产超高黏度指数)壳牌公司专利,现在都称为合成基础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术,称为合成科技。
第四类,聚α-烯烃(PAO);
聚α-烯烃(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技术,系来自于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液。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体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的多。
第五类,其他合成油
一般称为脂类,就是通过提炼动、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化学合成的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等。酯类本来是有油性的,其他基础油(包括PAO)要通过添加剂实现这个性质。而且酯类本来的极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属表面,所以论润滑性能,酯类是最好的。
所以综上所述就润滑性能:酯类> ffice:AO>三类基础油如:XHVI、MSDW、VHVI等
但是酯类基础油虽然耐高低温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稳定,易腐蚀,对油封及涂料的相容性差,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而聚醚对水及油等比酯类稍好,但和矿物油及添加剂不易相容,同样价格也很高,所以无法广泛使用。
聚α-烯烃(PAO)作为车用基础油对添加剂、油封材料、涂料及矿物油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是价位比较低,现在其实很多品牌都是使用美孚的PAO,就是不好意思说明而已。
MOTUL 300V等脂类合成油其实属于赛车用油(美孚赞助的迈凯拉伦车队也不会使用金美孚一号0W-40;法拉利也一样),那是因为赛车不会在乎经济性能(MOTUL 300V 的价格和金美孚贵了一倍多),而且对相容性要求也不高(发动机,变速箱等也常换常修正)。MOTUL 300V的换油周期(一般要求1500公里就换)也大大小于金美孚一号(使用恰当的话,几万公里没问题)。而MOTUL 300V等脂类合成油口碑也从改装车市场来的,这和一般车主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为什么三大品牌没把脂类合成油推向车用油市场,所以MOTUL并不是什么顶级品牌,并不是适合一般车主的选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奔驰、宝马、法拉利、保时捷等顶级汽车品牌不选用MOTUL 300V的原因
美孚一号是PAO全合成油
用PAO不能单独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因为存在两个原因:1.PAO与橡胶容合性差 2.PAO很难和添加剂相溶。所以目前的美孚1号采用三重合成,即四类的PAO+五类的酯类+五类的烷基萘。
酯类既溶于PAO,又很容易与添加剂相溶,而且酯类具有天然的润滑能力,而对于橡胶件又能适当使其发涨,因而克服了PAO的缺点。烷基萘作为未来的润滑油基础油本身属于5类基础油,具有很低的凝固点和很高抗氧化性。因此为了达到高里程即1.5W英里使用周期的目的烷基萘也被调和到美孚一号。而且四类基础油具有天然的清洁能力,所以清洁性更不依赖于添加剂。
1、机油的性能衰减是否是机油的基础油分子链发生破坏?
估计很多车友都是这样认为,其实这是错误的。
即使是到期更换下来的旧机油,里面的基础油中95%以上的分子链都没有破坏,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如此。旧机油经过白土精制等处理程序,里面的基础油烃类分子还是完好的,再加上新的添加剂还能继续使用一定范围,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这个比率是65%。
机油性能的衰减和添加剂的损耗、燃料的稀释、积碳、油泥的混入、水分增加、酸碱值的变化有最大的关系。很多车友老是听声音判断机油的性能,其实很多时候是误导你的判断的,大多数2000~3000KM的时候感觉发动机声音不好听了,其实是城市路况下积碳过多造成的假象,目前的SL以上级别的机油,都能稳定使用10000~15000KM,跑跑高速,清除一下积碳,发动机声音又会正常的。
1、合成油基础油比矿物油有更好的抗磨性吗?
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合成油由于采用了PAO或酯类基础油,因此会有比矿物油更好的抗磨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单就基础油而言,在没有加入添加剂以前,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几乎没有抗磨能力的。机油的抗磨性是由复合抗磨添加剂提供,而和基础油无关。这也是很多人的认知误区。现代发动机油的抗磨性能主要是由复合添加剂提供, 而基础油, 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几乎没有抗磨能力。尽管矿物油中含有痕迹量的硫、氮和磷活性元素, 但含量太少, 不足以提供抗磨能力。PAO或酯也需要添加抗磨剂以补偿本身的不足, PAO与矿物油相似, 要达到相同的抗磨效果, 需要的抗磨剂量也与矿物油的需要量相当, 而掺和酯的发动机油则需要更多的抗磨剂。
REDLINE vs MOTUL/300V评测
MOTUL机油分双酯类全合成系列(就是MOTUL/300V系列), 还有低一等级的酯类全合成系列(比如MOTUL/8100系列), 以及更为低级的半合成系列推而这里是极限评测, 所以直接选取的是MOTUL/300V机油, 300V是MOTUL的顶级系列, 要比8100/5100系列等要高级很多.(MOTUL 8100系列及以下系列的, 就没必要在这里比较了. 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而REDLINE没有半合成系列, REDLINE的机油都是POLY-ESTER多酯类全合成系列,所以这里只比较REDLINE和MOTUL 300V顶级系列
上述两款机油REDLINE和MOTUL 300V都是极限机油的王者...这里从更细致的部分来分解对比这两款机油:
1, MOTUL 300V是双酯类油技术, 酯类单位是2. 而REDLINE是POLY-ESTER技术,(POLY-: 多; ESTER:酯类) 多酯类油技术,酯类单位>=2 MOTUL 300V技术介绍:***** ... troke05.htmlREDLINE 技术介绍:*****/why_redline.asp
2, 新油测试:
新油测试分三项: 抗磨能力(以磨损面积越小越好), 抗磨损阻力, 和承受压力(能承受压力越大越好) 在这三项评测中, REDLINE以3个满分(5分)全面胜出, 而MOTUL 300V测试: 4.5/4.0/4.0, 也表现不错. 这两款机油都有非凡表现....
3, 旧油测试: (旧油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 可以全面考察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衰竭表现)
旧油测试分四项: 抗磨能力(以磨损面积越小越好), 抗磨损阻力, 和承受压力(能承受压力越大越好), 斜板室温流速; REDLINE的旧油的变化相当均:4.5/4.0/4.5/3.5, 四项得分中, 2项接近最高分,2项处于中高等级, 而MOTUL 300V的得分:2.5/3.5/3.5/4.5, 4项测试有点参差不齐, 尤其是在旧油抗磨表现方面测试中. REDLINE大大胜出, 标明REDLINE机油在使用了相当长时间后, 仍然能提供无以伦比的抗磨保护, (甚至同MOTUL/300V新油的抗磨性是一样的, 更要强于某些品牌的极限机油), 表明REDLINE的机油衰竭非常慢, REDLINE机油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小...而MOTUL 300V在旧油测试中, 抗磨损能力仅仅为: 2.5(比REDLINE的得分4.5要低比较多), 说明MUTOL 300V在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 机油抗磨损性能降低比较快, 机油衰竭比较快.而且其他MOTUL 300V同REDLINE也有些差距...
4, 路面测试
REDLINE和MOTUL 300V在路面测试中, 在8个项目(不含价格)的测试中,两款机油都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性能, 不相上下, 这里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到:
5, 价格评分
这里的评分标准是: 单看价格的因素: 价格越高, 分数越低. REDLINE由于高昂价格的原因, 在这里仅仅得3分,而MOTUL 300V价格更平些, 所以这里比REDLINE要多得1分, 为4分可以想象, 如果REDLINE的价格下来以后, 一定可以获得一个好的评分..
总结:
REDLINE和MOTUL 300V都是极限机油中的王者, 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油.. 最后,REDLINE以4.12的总平均分列第一.MOTUL 300V以4.0的总平均分排第二。
Motor Oil
SAE SAE20/30 SAE40 SAE50&60
5W20 5W30 10W30 0W40 5W40 10W40 for Diesel
15W40 10W50 15W50 20W50 20W60HD
動粘度
cSt 40℃ 55 67 70 89.4 94 98 97 144 138 148 185
100℃ 9.1 10.9 10.7 15.7 15.1 14.6 14.5 21.3 19.6 19.8 23
粘度指数 145 153 142 189 170 154 155 173 162 155 151
引火点(℃) 251 252 250 250 250 248 252 250 252 255 250
流動点(℃)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Gear Oil
SAE Super
Light Light
Weight MTL MT-90 75W90 75W140 80W140 75W90NS 75W140NS
動粘度
cSt 40℃ 23.9 62 56.2 90 115 180 231 95 179
100℃ 5 10.5 10.6 15.6 16.4 27.4 26 15.6 26.9
粘度指数 139 160 183 185 155 191 144 176 188
引火点(℃) 221 224 232 240 227 221 224 221 216
流動点(℃) -45 -45 -50 -45 -45 -45 -40 -45 -45
Synthetic ATF
SAE Synthetic
ATF D4 ATF High-Temp ATF Racing ATF
動粘度
cSt 40℃ 32.5 34 53.9 56
100℃ 7.2 7.5 10 10
粘度指数 197 198 172 170
引火点(℃) 224 225 238 238
流動点(℃) -51 -60 -51 -50
Power Steering Fluid
SAE Power Steering
動粘度
cSt 40℃ 34.7
100℃ 6.47
粘度指数 143
引火点(℃) 225
流動点(℃) -50
Racing Oil
SAE 10WT 20WT 30WT 40WT 50WT 60WT 70WT
動粘度
cSt 40℃ 28.1 43 64 93 118 162 318
100℃ 5.5 7.5 9.8 13.5 16.8 23 33
粘度指数 141 142 136 146 146 171 150
引火点(℃) 215 235 270 275 272 270 220
流動点(℃) -54 -50 -50 -45 -45 -40 -
1、换油里程
新车第一次换机油的行驶里程要短一些,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上都有规定,在以后,每5000公里-8000公里换一次机油,如果汽车使用频次少,要几年才能跑满10000公里,那就按时间来换,可以每半年换一次,但更换周期不能太长,因为时间长了机油会变质。 虽然全合成一般都宣称自己的换油里程可以长达数万公里,但是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下,建议有限制的缩短保养里程,毕竟国内的油品、空气质量、路况都很差,对发动机的磨损也比较厉害,尤其是机油滤的问题会很严重,机油滤里一般都有旁通阀(没有的是山寨的),当压力不足的时候旁通阀会打开,没有经过过滤的机油会直接进入发动机进行润滑,这个时候磨损就会比较厉害,所以常规上,建议采用5000-8000km的保养里程(城市用车就早点换,高速跑的多就8000-10000换);
2、什么时候可以更换为红线机油
正常来说,新车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新车里一般会有原厂的磨合的机油,这个机油可以在1000km的时候换掉,红线也提供一种磨合期使用的机油添加剂,可以更有效的磨合,使用的越早,对车子的保养越好,不过对于4S送油的tx,可以尽量使用4S的机油,缩短保养里程,节约用车成本;
3、我的车子应该用什么型号的机油
现在很多车子的发动机都已经很精密了,并不需要用黏度很高的机油来进行润滑,所以常规上,对于大多数NA的汽车都可以用5w30的机油进行保养,对于南方高温的夏天,可以适当采用5w40或者10w40;对于带Turbo的,基本上可以全年采用15w50,冬天可以适当采用5w40或者10w40甚至0w40;对于改装车来说,尽量采用15w50甚至20w50的机油;对于冬天温度可以达到-40度的地区,可以使用红线的0w30或者0w40来进行保养。
关于换油量:
一般来说,所用润滑油数量和气缸数直接相关,比如四缸的,正常来说都是4L上下,当然有3L的,也有5L的,对于subaru的H4,没有油冷的情况下,使用量为4.2~4.5L,不要相信所谓4L就足够了的说法,我亲自换机油的时候实验表明,在放的非常干净的情况下,使用量接近5支(5×0.946=4.7L),用4L的说明里面还有大约500ml的旧机油没有放出来。
加机油的原则就是:够用就可以。也就是说,加一定数量后开始检查油位,检查到逼近F(上限)后,停止加注机油,擦干净后点火,点火怠速运转2分钟后关机,重新检查油位,会降低一些,补充至接近但是不超过F的标志。
[温馨提示]
1、一桶机油一次用不完,可以在瓶口罩上塑料,再拧上盖子,密封保存,留待下次使用。
2、注意保护环境,妥善处理废油。
3、避免长期或反复与皮肤接触不要储存在有强烈阳光、潮湿、严寒或超过60摄氏度的地方。
8
41
阅读全文
评论
最近回复-
长效静音动力强,比利时喜门脂类机油,国内有人开出一年半两万公里,有图有真相,天猫喜门旗舰店。坐等双十一购买,在配合KN长效机滤,一年半不需要换机油。托死全家,本人喜欢地板油开车急性子,丰田86转速7200见豪车就超。转速7200干她。2017-09-28未知 8 4
-
大部分是复制过来的,好多内容是红线的广告。随便给你指个错,你把2酯,酯类基础,酯类配方,复合酯搞错了
2017-08-18未知 8 4
共4条评论
是的!复制的!
8
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