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自驾走世界——一波三折的亚欧非自驾游(续二十八)
6月29日 毛里塔尼亚 西撒哈拉
早上看冷却液液位还是有下降,但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接头处已经没有问题了,只有等等再说。
非洲之行就要结束了,今天一路向北。因为苏丹战事还在继续、苏丹与乍得的陆路边境关闭、尼日尔政局动荡、尼日利亚局势紧张,我们到东非、南非的希望之路已经被切断。虽还有如几内亚、科特迪瓦、贝宁等几个国家可以走,但纯属是为走而走,只是来回交签证费而已,向往的地方如埃及金字塔、肯尼亚动物大迁移、维多利亚瀑布等等景点是看不到了。另外一个原因,今年的夏天气候反常,气温超纪录。记得2018年盛夏自驾欧洲几个月,住车上都不用开空调,这次一路就是热、热、热!虽然有大西洋的海风调节,但沙漠的白天实在受不了,不得已提前结束行程。
此地到出境口岸约四百三十公里。七点半出发,重复昨天的路,重走昨天经过的检查站。十二点半终于到达毛里塔尼亚口岸,在边检顺利盖了出境章,办理车辆手续的还是上次的那位官员。今天不但不刁难,还要把上次索要去的乌吉亚还给我们,当然我们是不会收的了。很多时候都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道理。
这位经办官员(下图右边的这一位)还与我们聊起往事,翻出当年去北京游览长城时拍下的照片给我们看。
离开毛里塔尼亚口岸。
艰难驶出三、四公里的砂石、搓衣板路就到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口岸。
护照、行驶证、通行证登记,在边检顺利盖好章。海关下午二点上班,需要等一个多小时,我们抓紧时间吃饭、休息。
海关官员带犬在车外转一圈,车内随便看了一眼,然后填表,车过X光机检查后盖章放行。下午两点五十分进入西撒哈拉。
宰羊节路上的车辆少之又少,一路过来好像只有我们一辆车前行,反方向还有几辆大货车过去。
下午大西洋的风特别大,呼呼的海风裹挟着沙子向车砸来,车子顶着风沙艰难前行,稍不留神方向就会被狂风拉偏。这一路平均油耗13.5升/百公里。
突然发现前方有人行走,几十公里过来一路看不到村庄,他们去哪里?
又到大转盘,卡点的警察示意我们往前行,我们比划着到附近加油站过夜,明天离开。
今天已经行驶八百公里了。
6月30日 西撒哈拉
昨晚的驻地还是比较合适。本以为白天的大风晚上会消停,谁知夜里风越刮越大,刮得车子直摇晃,幸好车子夹在铁皮房子与大货车中间,要不然我们的车子有可能被风“刮走”。
好几天没进超市,早点要自己动手做了,拌面粉发酵做煎饼,这是第三次了。昨天一整天都在赶路,今天计划找一个景点看看。
出发前看冷却液液位还是有下降,赶紧补上。
吃好早餐,七点出发。
大西洋的风卷起路两边的沙子把整个大地搅得天昏地暗。
今天还是节日的第二天,感觉路上的检查站反倒多了。
在西撒哈拉边界不到二十公里处,大西洋岸边有一个魔鬼洞,洞口近椭圆型。
魔鬼洞有一个很大的口连着大西洋,海水涌进洞内,浪花拍打着洞的四周,长年累月洞壁岩层逐渐分化,魔鬼洞越来越大。
离开景点,继续前行。在一家壳牌加油站加油,加油站有厕所有水,经得工作人员同意,我们晚上就在这里驻休。
7月1日 马拉喀什
昨晚很安静,诺大的加油站停车场就我们一辆车。
这几天一直没有开启热水泵给热水箱加热,但冷却液液位还是有所下降,就是找不到原因?还是继续补充冷却液。
七点离开西撒哈拉最后一个加油站前往马拉喀什,车程约六百六十公里,大概需九个小时。
大西洋的风已经刮了二天二夜了,今天还继续刮,我们逆风而上,平均油耗已经高达13.8升/百公里。
经过坦坦、盖勒敏。
中午风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开始绕山行驶。
提兹尼特出城,看到很多卖西瓜的,4迪拉姆/公斤。
行驶四百多公里,在阿伊特迈卢勒出城进入高速公路,晚上五点半到达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方明珠”。
我们开车经过位于王宫附近的阿格诺门,它建于12世纪的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是马拉喀什十九座城门之一。阿格诺门是通往王家宫殿的大门,它没有防御功能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大门。
拱门图案如孔雀开屏,在红蓝相间的砂岩上雕刻着古兰经文,以此来吸引进入城市的游客。
城门外鸽子成群,迎接贵宾的到来。
一辆辆马车拉着游客观花赏景,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不远处就是在马拉喀什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吸引游客的库图比亚清真寺。
清真寺建于1195年,由当年建造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曼苏尔主持修造,用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
据说,库图比亚清真寺有垂直于麦加朝圣方向的17道柱廊。在神龛凹室和它两翼的两跨周圈有采光槽,里面的木结构“穆克纳斯”蜂巢状立体雕饰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设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但遗憾的是非穆斯林不得入寺内,不能亲眼目睹它的风采。
清真寺的宣礼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据说,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因而又有“香塔”之称。我们在清真寺外转悠“似乎”也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还听说,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
断壁残垣的古城墙一角。
马拉喀什是红色的城市。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酒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放眼望去满目皆红。
老城的集市,离清真寺不远,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摆摊的、买手工艺品的、画画的、耍艺的齐聚此地。这里也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等我们到达巴迪王宫时,宫门早已关闭(上午9:00—下午5:00)。进入王宫高墙下的巷子犹如进入迷宫,转弯抹角。这个角是90度直角转弯,只适合马车或小车安全通过,我们的车有点长几次被卡在转弯的拱门处,热情的马拉喀什朋友指挥倒车,才顺利通过小巷。
离开景点驶出城,在第一个加油站加好油,看环境很好有公园、有厕所、洗涮方便,准备在此过夜。
冷却液的事总是一块心病,每天提心吊胆,如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最后决定拆掉隔水热,消除故障隐患。(回到家后才发现隔水热底部的排气螺丝被搓衣板路震松了,冷却液就是从这里渗漏出来)。
晚上快十点了,加油站员工通知公园里面不让过夜外面可以,但外面与公路很近。我们随即离开,又行驶十几公里到前面的一个加油站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