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乔布斯来到印度寻求启蒙,七个月后,带着的理念回归
1974年,史蒂夫·乔布斯来到印度寻求启蒙 ~~
七个月后,他带着他的理念回归,这一理念后来将苹果打造成为一个价值 1 万亿美元的帝国。
19岁时,乔布斯从大学辍学,感到迷茫。于是他前往德里,希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事实却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靠当地食物生存、在偏僻的洞穴中冥想、睡在废弃的建筑物里。但失败的探索使他领悟了“般若”或超然智慧的概念。这关乎相信你的直觉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正如乔布斯所说:“印度农村的人们不像我们一样运用他们的智力行动,他们运用他们的直觉...比智力更强大”这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做法——根据直觉做出决定。即使这些决定似乎违背了市场趋势,他仍然相信自己内心的指引。“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印度村民中间生活时,还有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能够在简单中找到快乐。没有花哨的小玩意。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必需品。这后来成为了苹果的哲学:“简单即是终极的复杂。”对于史蒂夫·乔布斯来说,每个功能、每个细节、每个像素都必须有自己的地位。如果某件事物没有明确的用途,它就会被淘汰。这就是苹果的哲学。没有混乱,只有焦点和清晰。
当乔布斯于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拯救苹果时,他:解雇了4100人、削减70%的产品、简化为4项。他对顾客有一点了解:他们想要正确的选择,而不是无休止的选择。乔布斯认为科技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使他们的生活复杂化。看看苹果的产品,这不只是为了看起来漂亮。其目的是使技术变得简单,以便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这种简单性甚至体现在苹果的命名方式上:电脑?Mac。消费产品?智能设备。名字越简单,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大多数营销人员认为苹果广告是黄金标准。乔布斯把这个过程变得非常简单:相信一支才华横溢的小团队,没有中间人,没有无休止的审批链。很少有公司像这样运作。
苹果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公司则通过增加新功能来脱颖而出,而乔布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断改进、简化、完善,直到只剩下基本要素。影响来自于被删除的内容,而不是被添加的内容。
当我们决定建立自己的推广机构时,我把这个教训牢记在心,获取客户并不需要太复杂。您需要做的就是询问:“我有这个东西可以让你得到这个结果,你想要吗?”它并不花哨,但却极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