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尘封的记忆 走进北京老爷车博物馆
[XCAR 走进系列 原创]
日新月异的中国,一切都在迫不及待的变化,也包括大街上的汽车,汽车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早就不是稀罕物。而当时光倒转三四十年,在那个精神丰富,但物质匮乏的年代,汽车绝对是个奢侈品,在70后和80后们的记忆中,出现的汽车种类掰着手指就能算过来,现如今,已经没人非常清楚的了解大街上有多少种汽车了,而在那个年代,每一辆汽车都是一个记忆的符号,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时过境迁,那个时代的汽车如今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找到,唤醒每一个到访者的记忆。在位于北京怀柔的北京汽车博物馆中,一段关于那个红色年代的记忆正在被开启……
在上一期“走进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北京汽车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了诸多国内外知名老爷车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下图片进入文章阅读!
北京老爷车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北京老爷车博物馆展馆面积3500平方米。与中国影视之都——中影集团影视基地相毗邻。馆内藏有古典汽车一百六十余辆,包括几乎所有型号的早期国产汽车、部分国外车型。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家以中国国产品牌汽车为主要藏品的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老爷车博物馆是一家私人独资汽车博物馆,馆长为雒文有先生。
●解放CA10(1956-1986年):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解放CA10,也被称作“老解放”,中国制造的第一款汽车,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而由解放创造的辉煌,至今依然被人所称道,当时奔驰在道路上的汽车,每两辆就有一辆是解放牌。从1956年下线至1986年停产,解放创造了1281502辆产量的历史。
解放CA10初期的历史,也是中国汽车制造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汽车。当时连国家元首所乘坐的专车都是来自苏联,其余部分来自解放前缴获的军车。
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毛主席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敲定了一批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建设汽车厂项目。
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代号为652厂(即现在的长春一汽汽车厂)。同年国家也批准了该厂年产3万辆4吨卡车的设计书。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解放CA10以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而吉斯150是苏联1943年接受美国的技术转让,仿制美国的斯蒂倍克-US6卡车。一汽建厂初期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型号是CA10型,包括CA10、CA10B、CA10C等型号。
从吨位上看,解放CA10属于中型载货车,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3900公斤,直列水冷6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1kw,最大速度为75km/h,载重量为4吨,可拖带4.5吨重挂车,每百公里耗油29升。以后又生产改进的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与CA10相似,载重量为5吨,发动机功率85kw,最高车速80km/h。
解放牌汽车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落后面貌。50年代初期,全国仅有6万多辆民用进口的老旧汽车跑客货运输,解放的诞生改变了这种情况,成为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解放卡车被改做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公共汽车、运水汽车、倾卸汽车、起重汽车、工程汽车、冷藏汽车等。
老解放广为人知的一个标志是在1953年版的壹分纸币上,正面主景图案为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这个卡车就是CA10。解放卡车还大量出口至阿尔巴尼亚等很多国家,甚至出现在阿尔巴尼亚流通纸币的图案中。
解放CA10一生产就是30年,80年代,因为技术留后,解放CA10开始滞销,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牌卡车开下总装配线,生产了整整30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
- 上一页
- 目录1/8
- 下一页
搜索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