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0
【18秋趣】山水诗意吟唱千年 走进古城感受悠久人文之魅力行
家乡金华,古称婺州,历史建制久远,文化兴盛,名人辈出,素有“小邹鲁”之称。古子城是金华的古城,位于市区东市北街以西,飘萍路以北,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前903年)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盛与衰败,也见证了曾经的繁华与落寞,它是我们金华历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也是金华的城市之根。
黑瓦白墙,马头翘角,一草一木都是意境,一砖一瓦皆具风情。清晨,漫步在古城墙下的石板路上,树影斑驳,街巷风情,古韵悠悠,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这里的每一条老街巷、每一幢老建筑、每一口古井、每一块古石碑,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被刻上了深深的岁月烙印。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都有厚重的历史记忆。有人说,古子城就是一幅金华版的清明上河图。浸润了上千年的金华市井生活,犹如一幅历史风俗画卷,如今在这里缓缓展开。山水诗意吟唱千年,这片蕴含了悠久文化与厚重历史的奇妙土地,也慢慢地打开了它的城门,低调却不缄默,守护着家乡的这方净土。
周六早上,博越带我走入这城市历史的缩影,感受家乡的人文和建筑的无穷魅力!
——————————— 图 片 分 割 线 ———————————
婺州古城西入口——八咏街西,因离闹市中心区域距高更近,适合步行的游人进入。因为古城位于市区,为了能顺利拍照,只能利用早上五六点这个最空闲时间段啦。
八咏街西入口又称解放门,是金华人民为纪念金华城市解放而建的牌坊。
大美博越与八咏楼合影。
大美博越与八咏牌坊合影。
大美博越与保宁门合影。
大美博越与万佛塔合影。
运气超好,在与古子城隔街相望的万佛塔公园边找到了停车位。
古子城边上就是金华市博物馆,和万佛塔也相隔一条街。
万佛塔公园,以万佛塔为主体而建的古建筑群公园,万佛塔是老金华城地标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跌坐在莲台上,期数万计,故称"万佛塔"。明代金华府治图和清代金华府城图中都可见万佛塔醒目的身影。《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中有万佛塔形制的描述:该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八角形,初建为九层,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体内设扶梯,曲折而上,凭栏远眺,双溪似带,群山如屏。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长不径尺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由于建造时间早,塔身层次多,规模高大,雕饰华丽,誉满东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抗战期间被拆,2014年启动复建,至今已基本完工。
万佛塔公园内古建筑群。
公园牌楼,经过四年的建设,公园已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程,估计年底会正式投入使用。到时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之地。
婺州古城东入口——八咏街东,一眼即看见这口拦在路上的古水井。
拦路井,位于八咏路最东边。堂堂皇皇地站在路中间,就好像一位大将军守卫着城门关卡,路人不得不从边上绕道而行。这就是拦路井。因拦路而得名,可算有自己的特色。以井拦路,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这是为了保证街区的宁静,同时针对周边木质建筑起到储水消防作用。拦路井其实只是俗名,它的大名叫“瑞安井”,明代的《金华县志》中记载,此处为瑞安坊,故井名为瑞安井。瑞气盈门,安康祈福,一个非常吉祥的好名字。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载,在乾隆年间井栏上刻有“拦路井”三字。
青砖黛瓦,古色古香。
木制房子,冬暖夏凉.。
保宁门是古金华城的南门,寓意“永保安宁”,是古金华城的重要门户。城门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后来都损毁于战火与人祸。市政府为恢复古城楼的历史风韵,于2004年在旧址上重建了保宁门,新建的保宁门,也是鼓楼,它以青石构筑须弥底座,青砖叠砌拱券之门,托重檐歇山木构而成鼓楼,贯穿了历史变迁的建筑语言,颇具古风古韵。
休文井,距八咏楼东入口200米左右,建于南北朝时期,“休文”是沈约的字。传说这口井与沈约有关,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了这个传说:沈约在金华任东阳郡太守时,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到水井边饮水,饮毕又骑驴出来,故名休文井。北宋年间,金华知州赵师岩亲笔书写“休文井”三个大字的石碑立于井旁。休文井又俗称状元井。这是因为它立于县“府学”前,历代多少金华学子饮着它的水,怀惴着状元梦。
浙江省文保单位――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八咏路中段,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
八咏楼的地基,经过千年岁月,至今还固如泰山,感叹于古人能工巧匠的智慧。
与八咏楼隔街相向的位于清波公园内沈约塑像,面朝婺江。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齐梁文坛领袖。提出诗歌创作的“四病八声”说,和谢眺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公元494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现金华)太守”。唐代时,为纪念沈约的《八咏》,将元畅楼改名为八咏楼,从此,八咏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吟诗之处。
公园内晨炼的市民。
绕过沈约塑像,拾阶而下,即可见金华的母亲河――婺江。
八咏桥,又称“彩虹桥”,设计灵感来自于金华传统舞龙习俗“板凳龙”:步行桥造型飘逸,结构轻盈,宛如舞动在婺江之上的两条巨龙,桥的色彩汲取了板凳龙上灯笼的红黄两色,在蓝天、碧水、绿树的映衬下,很富色彩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中国婺剧院,位于市区金华江、义乌江、武义江三江交汇的燕尾洲公园,2013年建成使用,是集歌剧、舞剧、戏剧、交响乐、音乐会、综艺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金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平面上看,中国婺剧院似一条鱼,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浑然天成。从立体角度看,中国婺剧院似天鹅的两翼,不仅体现出轻灵、飘逸的建筑个性,也创造出了富于动感和美感的视觉享受,寓意金华的腾飞,展翅翱翔于世界。
再回古子城内,小摊小畈已开张营业,对于古子城内的货品色,见仁见智吧。
金华人爱玩的黄蜡石。前几年兴盛时,八婺境内的婺江衢江兰江一到周末,尽是寻石之人,称之为“疯狂的石头”。
石器制品。栩栩如生。
木器制品,雕工精美。
现代与古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万佛塔与远处在建的金华浙中总部经济中心,主体43层,总高193.7米,(一期),是目前结顶的金华第一高楼。
大美博越与金华门遗址合影留念。
金华门简介,字体那是龙飞凤舞。
漫步在老街上,感受历史仓桑,岁月变换,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大美博越与金华市博物馆合影,本想着进内游玩,工作人员说内部整合,暂停营业,遗憾,只能下次再来啰
游玩结束,谢谢!
黑瓦白墙,马头翘角,一草一木都是意境,一砖一瓦皆具风情。清晨,漫步在古城墙下的石板路上,树影斑驳,街巷风情,古韵悠悠,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这里的每一条老街巷、每一幢老建筑、每一口古井、每一块古石碑,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被刻上了深深的岁月烙印。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都有厚重的历史记忆。有人说,古子城就是一幅金华版的清明上河图。浸润了上千年的金华市井生活,犹如一幅历史风俗画卷,如今在这里缓缓展开。山水诗意吟唱千年,这片蕴含了悠久文化与厚重历史的奇妙土地,也慢慢地打开了它的城门,低调却不缄默,守护着家乡的这方净土。
周六早上,博越带我走入这城市历史的缩影,感受家乡的人文和建筑的无穷魅力!
——————————— 图 片 分 割 线 ———————————
婺州古城西入口——八咏街西,因离闹市中心区域距高更近,适合步行的游人进入。因为古城位于市区,为了能顺利拍照,只能利用早上五六点这个最空闲时间段啦。
八咏街西入口又称解放门,是金华人民为纪念金华城市解放而建的牌坊。
大美博越与八咏楼合影。
大美博越与八咏牌坊合影。
大美博越与保宁门合影。
大美博越与万佛塔合影。
运气超好,在与古子城隔街相望的万佛塔公园边找到了停车位。
古子城边上就是金华市博物馆,和万佛塔也相隔一条街。
万佛塔公园,以万佛塔为主体而建的古建筑群公园,万佛塔是老金华城地标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跌坐在莲台上,期数万计,故称"万佛塔"。明代金华府治图和清代金华府城图中都可见万佛塔醒目的身影。《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中有万佛塔形制的描述:该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八角形,初建为九层,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体内设扶梯,曲折而上,凭栏远眺,双溪似带,群山如屏。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长不径尺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由于建造时间早,塔身层次多,规模高大,雕饰华丽,誉满东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抗战期间被拆,2014年启动复建,至今已基本完工。
万佛塔公园内古建筑群。
公园牌楼,经过四年的建设,公园已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程,估计年底会正式投入使用。到时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之地。
婺州古城东入口——八咏街东,一眼即看见这口拦在路上的古水井。
拦路井,位于八咏路最东边。堂堂皇皇地站在路中间,就好像一位大将军守卫着城门关卡,路人不得不从边上绕道而行。这就是拦路井。因拦路而得名,可算有自己的特色。以井拦路,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这是为了保证街区的宁静,同时针对周边木质建筑起到储水消防作用。拦路井其实只是俗名,它的大名叫“瑞安井”,明代的《金华县志》中记载,此处为瑞安坊,故井名为瑞安井。瑞气盈门,安康祈福,一个非常吉祥的好名字。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载,在乾隆年间井栏上刻有“拦路井”三字。
青砖黛瓦,古色古香。
木制房子,冬暖夏凉.。
保宁门是古金华城的南门,寓意“永保安宁”,是古金华城的重要门户。城门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后来都损毁于战火与人祸。市政府为恢复古城楼的历史风韵,于2004年在旧址上重建了保宁门,新建的保宁门,也是鼓楼,它以青石构筑须弥底座,青砖叠砌拱券之门,托重檐歇山木构而成鼓楼,贯穿了历史变迁的建筑语言,颇具古风古韵。
休文井,距八咏楼东入口200米左右,建于南北朝时期,“休文”是沈约的字。传说这口井与沈约有关,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了这个传说:沈约在金华任东阳郡太守时,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到水井边饮水,饮毕又骑驴出来,故名休文井。北宋年间,金华知州赵师岩亲笔书写“休文井”三个大字的石碑立于井旁。休文井又俗称状元井。这是因为它立于县“府学”前,历代多少金华学子饮着它的水,怀惴着状元梦。
浙江省文保单位――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八咏路中段,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
八咏楼的地基,经过千年岁月,至今还固如泰山,感叹于古人能工巧匠的智慧。
与八咏楼隔街相向的位于清波公园内沈约塑像,面朝婺江。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齐梁文坛领袖。提出诗歌创作的“四病八声”说,和谢眺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公元494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现金华)太守”。唐代时,为纪念沈约的《八咏》,将元畅楼改名为八咏楼,从此,八咏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吟诗之处。
公园内晨炼的市民。
绕过沈约塑像,拾阶而下,即可见金华的母亲河――婺江。
八咏桥,又称“彩虹桥”,设计灵感来自于金华传统舞龙习俗“板凳龙”:步行桥造型飘逸,结构轻盈,宛如舞动在婺江之上的两条巨龙,桥的色彩汲取了板凳龙上灯笼的红黄两色,在蓝天、碧水、绿树的映衬下,很富色彩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中国婺剧院,位于市区金华江、义乌江、武义江三江交汇的燕尾洲公园,2013年建成使用,是集歌剧、舞剧、戏剧、交响乐、音乐会、综艺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金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平面上看,中国婺剧院似一条鱼,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浑然天成。从立体角度看,中国婺剧院似天鹅的两翼,不仅体现出轻灵、飘逸的建筑个性,也创造出了富于动感和美感的视觉享受,寓意金华的腾飞,展翅翱翔于世界。
再回古子城内,小摊小畈已开张营业,对于古子城内的货品色,见仁见智吧。
金华人爱玩的黄蜡石。前几年兴盛时,八婺境内的婺江衢江兰江一到周末,尽是寻石之人,称之为“疯狂的石头”。
石器制品。栩栩如生。
木器制品,雕工精美。
现代与古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万佛塔与远处在建的金华浙中总部经济中心,主体43层,总高193.7米,(一期),是目前结顶的金华第一高楼。
大美博越与金华门遗址合影留念。
金华门简介,字体那是龙飞凤舞。
漫步在老街上,感受历史仓桑,岁月变换,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大美博越与金华市博物馆合影,本想着进内游玩,工作人员说内部整合,暂停营业,遗憾,只能下次再来啰
游玩结束,谢谢!
8
4
阅读全文
评论
最近回复-
历史悠久
2018-10-29未知 8 4 -
不错的地方
2018-10-29未知 8 4 -
家乡金华,古称婺州2018-10-29未知 8 4
-
南方的城市文化悠久。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
-
2018-10-29未知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