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码头和浦口火车站
浦口码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临江路5号(长江北岸),是一座轮渡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中山码头(又称下关码头)的轮渡,浦口码头与浦口火车站相连。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随着津浦铁路的贯通,浦口码头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
民国十七年(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顺利进行,孙中山灵柩经浦口码头登陆下关,进入南京城内。
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面积20公顷,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18日,清政府分别向英国、德国银团借款980万英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动工兴建津浦铁路;清宣统三年(1911年)筑成。
民国三年(1914年),浦口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1968年10月,随着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火车站停办客运;1985年,恢复部分客运,并更名为“南京北站”,站场货运业务不断扩大,站场规模不断扩建;2004年10月,停办客运。
浦口火车站,为老式英式建筑,三层砖木结构,米黄色外墙,红色大屋顶。伸出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连接着一座3层米黄色的主楼,红色的屋顶上写着“南京北站”四个大字,主楼正对面的广场上还有一座专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停放处所建的“中山停灵台”。
浦口火车站的特点就在于候车大楼、月台、雨廊、售票房、贵宾楼、高级职工宿舍等主体及配套建筑,都被系统性地保存下来。房屋顶是青灰色的机平瓦,外立面是土黄色的水泥砂浆粉刷,具有类似“小二楼别墅”的形制。浦口火车站建筑中的月台、雨廊等附属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其中,站房楼内木结构的楼梯楼板更换了三分之二,现有三分之一保留了昔日的面貌。主楼的候车厅大门关闭,窗户被墨绿色木板封死。浦口火车站遗存文物主要包括主体大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等四处,其余设施还包括:电厂、高级职工住宅楼、火车轮渡桥、机车仓库等。
2013年5月3日,浦口火车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