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的哀悼与纪念,生命的诠释与爱的铭记
通过宝石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红蓝宝石至少需要五千万年才能形成,最早的祖母绿出现在距今三千万年,钻石的平均寿命是十到三十五亿年,即便是我们最看不上的玻璃珠,在自然状态下也能稳定地存在一百万年。
然而作为佩戴它们的人类,我们的生命大多也就百十来年,如白驹过隙,如沧海一粟,因为总是不期而至的死亡,让逝者长眠,生者悲伤。
但是,有一种珠宝,最常见的颜色是黑,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暗淡无光,搭配的宝石与材质也极为朴素。但它却能帮我们缅怀逝者、抚慰悲伤、将爱铭记,学界称之为“哀悼珠宝”。
上周又有一位对古董珠宝有过了解的朋友询问如何分辨哀悼珠宝以求避之,小编想大可不必如此害怕,故借此一文,与大家分享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与秘密。
哀悼珠宝的起源
哀悼珠宝的出现可以追溯回中世纪,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后期进入全盛时期。15世纪至17世纪时,由于长期频发的战争使得当时的死亡人数一路上涨,瘟疫和黑死病也随之疯狂肆虐,整个欧洲大陆弥漫着恐怖的死亡黑暗气息。大环境所驱,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人过中年的寿命在那个时代都显得罕见。大量的死亡与痛苦折磨,促使佩戴着象征着死亡的珠宝开始成为那时的习俗,以此来警醒在世者生命的短暂。
其中一种带有骷髅头和交叉骨图案的饰品十分盛行,人们将它称为“Memento - Mori”,意思是“人终将有一死”。在当时它被作为一种死亡的警醒,它提醒着人们死亡并不可怕,同时又抚慰人们死亡并不可惧,鼓励人们无畏生死,坦然面对。
16至17世纪哀悼珠宝的主要材质及风格
哀悼珠宝得以进一步发展还源于17世纪前后的皇室成员。自曾在欧洲辉煌一时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斩首之后,大量的保皇派人员都会佩戴和查里一世头像的戒指或者吊坠和照片盒用以缅怀他,水晶在那时也是常常用来代表死亡的一类首饰材质。在这一时期,象牙、金属丝线、水晶被大量使用。
18世纪哀悼珠宝的主要材质及风格
18世纪的哀悼珠宝相比于17世纪少了很多可怕和恐惧之感,美观且浪漫主义气息正在慢慢融入到哀悼珠宝设计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哀悼珠宝带有强烈的新古典主义气息的特点,渐渐成为了当时哀悼珠宝的标志,其悲伤却又浪漫的表现方式,使得对亡者的思念寄托更加优雅,从而淡化了过去的冰冷和可怖。
随着社会风潮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到了20世纪初,发丝珠宝的风潮迅速消失了,哀悼珠宝相对于其他珠宝也渐渐开始落寞。由于低廉的综合材料实用性的加强,哀悼珠宝已经逐步的被代替。哀悼珠宝不仅仅是生者对于逝者的追念,更是一种对爱的坚守和执着。
哀悼珠宝可以被视为爱的表达,这种表达这是超越历史、文化和时间的。哀悼首饰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一直是表现不同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面对未知的死亡,我们或许无力,珠宝不仅仅是一种寄托哀思的珠宝首饰,它是一种庄重的艺术,是一种厚重的文化,它更是一件凝聚情感的精神寄托,建构了一种对逝去之人的情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