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速度梦的源头,来自AC的DTM之旅(感谢驰加乐平)
前言:
我觉得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帖子——Your Story...My Song。
这就是主人公~
我并不是主角,但我却是这个故事的歌颂者;
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诠释过去所发生的,也是我所在意的一切。
在追溯文化的道路上,有着太多的景色,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
还是那句话,文化的积淀,永远是一份通过交流的传承。
而我,就是我。
若有车友还是对文字不感冒的话,还是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鉴赏吧。
评论
最近回复-
回复 tiger_yu: 这么多年,回来看看,顶顶帖子,也是满满的感动2016-09-26未知 8 4
-
难得的女车迷,难得的好文笔。在你的图片和文字里了解了DTM,了解了AC Schnitzer。:@:@2013-03-02未知 8 4
编者语:
追逐的速度梦,寻“缘”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驾驭“速度”,因为这不仅仅与一个人的勤奋有关,更多的需要一种天分。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逐“她”,去尽可能的近距离感受“她”——可以不去驾驶,但是通过那种无以伦比的代入感,去了解“她”。
可以说,这种“感同身受”无法做到“身临其境”(这一点在驾驭机械上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但是同样的,能把速度元素烙印进一个人的灵魂之中。
“她”,并没有那么神秘,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机械”作为媒介,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只是,对于人而言,需要一种天分,加上一份运气,才能被“她”所俘虏。
“她”,也许代表着一份生活中我所缺失的元素,所以我需要“她”补完我的生活,让我能够看清自己,放空自己,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同样的,“她”就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觉得,“她”也需要我,需要我去释放那些影藏在机械下的感性。应该说,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速度”这个概念下的人文精神吧,算是妄自菲薄了,让大家见笑了。
追源,寻“缘”。我踏上了前往DTM现场的道路,得到了DTM车队VIP体验的机会,在此,感谢AC Schnitzer品牌,没有“他”,我不可能了解“她”的美妙,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天生一对儿。
目录
前言...1楼
编者语...2楼
何为DTM?...4楼
旅行开始:追梦号...5楼
调整与出发——驾驭控...6楼
柏林文化...7楼
在Oschersleben小镇...8楼
DTM in OOschersleben 16.09.2012...9楼
VIP-Lougne内的一切...10楼
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11楼
赛事!...17楼
离开,向亚琛出发!...19楼
AC Schnitzer的总部...20楼
F20与F30...27楼
离开?是再次相遇的开始...31楼
何为DTM?
DTM,在我心中,究竟是什么?
在欧洲,收视率远超F1的DTM,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2012年BMW重返DTM,这是我踏上DTM之旅最开始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过去DTM(德文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 的缩写 )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房车赛事,无论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或是参赛车辆的性能表现与科技水平,乃至参加比赛的开销,都称得上是房车赛的最高境界。
在国际赛车分级中 DTM 属于 Class-I 的比赛,也是全世界唯一的 Class-I 比赛,所允许采用的技术与改装幅度都是最大的,全盛时期的DTM赛车就被戏称为『装上房车外壳的 F-1 』,其实力可见一般;相对于当时英国的 BTCC、日本的 JTCC 及欧洲各国家各有的瑞典 STCC 、意大利 ITCC房车赛,那都属于比 DTM 较低一级的 Class-II 的比赛。
尽管 DTM 这一系列赛事所能凝聚的人气鼎盛,无奈在参赛花费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是让各大车厂玩不下去了,终于在1996 年(当年这一系列赛事已由DTM德国房车赛扩大为ITC国际房车赛)画上休止符,令全球的房车赛迷感到惋惜不已。
在Mercedes-Benz赛车部门的催生下,DTM 德国房车赛在跨入新世纪的2000年获得了重生,它虽有着和以前一样的名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容。主办单位为了避免新生的DTM步上昔日的梦魇,对于参赛车辆引擎及底盘的发展订下了明确而严格的限制,参赛车都是以量产车为基础所开发的车型,并禁止各种高科技电子辅助系统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参赛花费的无限制成长,同时可以有效地缩短各车厂车队间的实力差距,让比赛的公平性与竞争性提高,胜利不再会被拥有最多研发费用的车厂所垄断。
旅行开始:追梦号
2012年9月13日 乘CA0931 (777 追梦号) 北京---法兰克福
国行波音777 -300ER——被誉为追梦号的“Big Bird”,承载着我,也承载着我的愿望与梦想前往德国。假如这是一段姻缘,那“追梦号”宛若其名,成为了梦想的使者。
已然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前往德国了,第几次前往法兰克福。每一次离开北京,再到离开德国,都像一场梦。
敢问自己,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是离开以往的惯性,去呼吸自由的空气?是来自内心的冲动,用离开去宣泄那份压抑?还是用一种面对避生活的态度,让工作成为自己的全部?
这就是我自己面对一切的方式吧,用极端的面对,作为一种逃避的方式,去感受痛与爱。
驾驭控
经过了在法兰克福短暂的修正,为了体验德国独特的高速文化,也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考虑到同行的人数会不低于3人,租赁了一台E260敞篷,哈哈,宽敞舒适的绝佳选择!
Let’Roll!!!
到达柏林时,夜色已深,美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来自柏林墙的文化
次日,马不停蹄地,感受柏林的一切。
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惬意
现在去回忆,不能多说些什么,因为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震撼。
借一些文字,来表达对于这座特色文化广场的介绍。
柏林历尽沧桑,但今天在柏林的文化之旅,已不是“文化苦旅”了,即使是去看柏林墙遗迹。柏林墙经历了冷战那风刀霜剑的洗礼,更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它的遗迹无声地诉说着当年东西分隔的血泪历史,毕竟当年为了翻越柏林墙逃入西柏林,有千百人死伤或失去自由。冷战时期的前苏联,曾一度下令关闭连接西德与西柏林的陆上交通,自1948至1949年的462天内,西柏林市民的生存物资靠美国的飞机投送。柏林墙被称作“最为坚固”且“最为短命”的“长城”,到了1989年,柏林墙终于倒了,如今在东部留有长达千米的柏林墙,上面的涂鸦 作品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著名“涂鸦墙”。
从反思文化的视角来看,那么在勃兰登堡门南侧附近,那纪念600万二战中死难犹太人的“大屠杀纪念碑林”,则把情感推向了震撼人心的至极。那2711根躺倒的碑柱,全部由灰色混凝土浇筑而成,长短不一、高低不等,远观碑林如迷宫,近看块块似墓碑,这是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的杰作。我走进墓地似的肃穆碑林,那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它带给你的心灵冲击力,是其他任何纪念碑林所不具备的。这是2003年开建纪念碑林,是一个国家为受害者的忏悔,对自己历史罪责的担负。一个国家为什么变得伟大和令人尊敬,这里有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
最后,这张图,只看看,不评论
9月16日,属于我的DTM之日开始了
7点30出发,在朦胧的清晨,从柏林开往*****。
惬意且优雅的度过了接近90分钟的行程,终于达到了Oschersleben,一个因为赛车运动热闹非凡的小镇。
集合在小镇的AC Schnitzer 展厅!
在Oschersleben AC经销商处集合
在此有两个重大事件...
其一,第一次看到AC Schnitzer 3er F30车型、F13 6er Coupe以及MINI Coupe R58,当然,这不是本次旅行最后一次看到“她们”,我还将得到更多,体会更多。
猜猜,这个是什么车?国内绝对稀有。
其二,在此终于得到了DTM的通行证!
现在DTM之路终于畅通无阻了。
DTM的赛场氛围,可以从场外就清晰可见